地礦新聞
“弘揚地質‘三光榮’精神 助力集團高質量發(fā)展”征文(之七)
測旗插上牛角灣腦
陜西國土測繪院退休職工 張咸通
地質測繪工作幾十年,有一段工作經(jīng)歷令人難忘,一九七一年,有幸參加了陜西地礦局在陜西省周至縣板房子鐵廠溝鐵礦普查會戰(zhàn)。在計劃經(jīng)濟時期,國家急需找大礦、見效快,經(jīng)常會集中現(xiàn)有技術、人力和設備力量開展會戰(zhàn),發(fā)揮人多力量大的優(yōu)勢,集中辦大事,快出成果,那次會戰(zhàn)情景印刻腦海久久不能忘懷。
周至板房子鐵廠溝鐵礦異常發(fā)現(xiàn),局里特別重視,為了盡快摸清地質儲量,提交地質報告,決定成立周至板房子鐵廠溝鐵礦普查會戰(zhàn),抽調第八地質隊、物探隊和測繪隊組成鐵礦普查會戰(zhàn)。周至板房子地處秦嶺深處,交通極為不便,周佛公路(0702)還在修建中,地質勘探的鉆機、鉆桿等器材都運不到工區(qū),為了搶占時間,盡快開工,指揮部組織三個單位的職工靠人工運輸設備、器材。在崎嶇的山路上,會戰(zhàn)人員人抬肩扛把一臺臺設備、器材運往工區(qū)。生活問題,不管是工人、干部都要背上自己的口糧和行李。運送設備、背運糧食和生活用品的隊伍順著山路延綿不斷,宛如一條巨龍盤旋在崎嶇的小路上。由于時間緊、任務急,會戰(zhàn)人員急聚,生活供給出現(xiàn)很大的困難,有段時間,蔬菜、副食特別短缺,咸菜成了大家每天的主菜。如此條件下,我們地質工作者不畏艱難,迎難而上,在沒有條件創(chuàng)造條件也要上的精神鼓舞下,三個單位如期開展地質、物探、測繪工作。會戰(zhàn)期間,涌現(xiàn)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,如第八地質隊女子鉆探班,克服女同志與男同志的在身體、力量等方面的差距,不畏困難,懷著男同志能完成的工作女同志也一定能完成的雄心壯志,在鉆機井架沒有運到的情況下,不靠、不等,直接用三根粗壯的樹干撐起鉆機,機器轟鳴的開啟勘探第一鉆。
我們測繪隊任務就是給兄弟單位提供高質量的地形圖和測繪成果。在七十年代測繪技術和設備相當落后,受測繪技術和設備的限制,要在秦嶺深處完成地形圖控制測量和水準測量等工作相當困難,找一塊30米的基線作為擴大邊聯(lián)測都很困難。礦區(qū)山高林大、懸崖斷壁,地形險惡,通行十分困難,工作時還時常遭到旱螞蝗、人頭峰、毒蛇、火喇子(帶刺的毛蟲)的侵襲。完成礦區(qū)控制測量要在國家三、四等控制測量的基礎上布置小三角測量,即5秒小三角測量。為了聯(lián)測到國家控制測量,需要在國家三、四等坐標點上樹立測旗進行聯(lián)測。當時需要聯(lián)測的兩個點分別在秦嶺主峰的國家四等坐標點“三十擔銀梁”和“牛角灣腦,一個在秦嶺主峰,一個在周至縣、眉縣和太白縣三縣交界的地方,號稱“一腳踏三縣”,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。我們小組由5人組成,林風虎任組長,隊員有李志恒、王祖榮、陳文本、權月英和我本人,權月英是唯一一名女同志。早上六點鐘出發(fā)直奔牛角灣腦。牛角灣腦,顧名思義,是在牛角最高處,垂直高差在700多米以上,登上山頂需要5至6個小時。原始森林中基本無路可走,只有動物穿行留下的小路,溝壑山澗布滿了荊棘、雜草、毛竹,上有茂密森林遮日蔽月,下有藤蔓遍布裹步難行。小組人員在組長林風虎的帶領下,手持彎刀,披荊斬棘,開山劈路,時而山脊、時而溝壑,負重前行,經(jīng)過六個小時艱苦攀登,中午十二時登上牛角灣腦。登上山頂那一刻,大家齊聲歡呼,激動萬分。測繪隊員常說的那句話:“山再高,沒有我們測繪隊員的腳板高,路再遠,沒有我們測繪隊員看得遠”。
登頂成功,小組成員顧不得休息,開始緊張的工作,組長打開五萬分之一地形圖,根據(jù)“5秒小三角控制網(wǎng)“設計方案,瞄準聯(lián)測方向,小組人員齊動手,緊張而有序的開展工作。三角點沾標地處山頂,常年風吹日曬,已破爛不堪,年輕同志爬上標頂進行維修,涂抹油漆,插上測旗。方向線上樹木高大堅硬,伐樹特別困難,同志們個個手上都打起血泡,爭先恐后從不叫累,直至方向打通。經(jīng)過3個小時的緊張工作,終于打通所有聯(lián)測方向,同志們甚是欣慰??吹郊t白相間的測旗在牛角灣腦高高升起,每個人的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喜悅。
上山容易下山難,返程途中,盡管很難,但是在測繪隊員的腳下,沒有客服不了的困難。想著一天的工作順利完成,為鐵礦會戰(zhàn)出了一份力,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,任何艱難險阻都能克服,都值了。